渗碳是一种表面热处理工艺,通过在高温下使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,形成一层高碳的表面层,从而提高钢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,同时保持心部的韧性。渗碳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领域,用于制造齿轮、轴承、轴类等零件。
一、渗碳原理
渗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含碳气体(如甲烷、丙烷、乙炔等)或液体(如煤油、甲醇等)在高温下分解,释放出活性碳原子。这些碳原子通过吸附、扩散和化学反应渗入钢件表面,形成高碳表面层。渗碳过程通常在900℃至1000℃的温度范围内进行,具体温度取决于材料和工艺要求。
二、渗碳工艺步骤
1. 预处理
	- 清洁:在渗碳前,工件表面必须彻底清洁,去除油污、铁锈和氧化皮。通常使用化学清洗剂或机械方法进行清洁。
 
	- 预热:将工件预热至一定温度,以减少热应力和提高渗碳效率。预热温度通常在600℃至800℃之间。
 
2. 渗碳过程
	- 装炉:将清洁和预热后的工件放入渗碳炉内,确保工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,以便气体能够均匀流动。
 
	- 通入渗碳介质:向炉内通入含碳气体或液体,如甲烷、丙烷、乙炔等。这些气体在高温下分解,释放出活性碳原子。
 
	- 控制温度和时间: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工艺要求,设定合适的渗碳温度和时间。渗碳温度通常在900℃至1000℃之间,渗碳时间根据工件的尺寸和要求的渗层深度而定,一般在1小时至10小时之间。
 
	- 控制气氛:通过调节气体流量和压力,确保炉内气氛的稳定性和均匀性。常用的气氛包括吸热式气氛、放热式气氛和滴注式气氛。
 
3. 扩散过程
	- 保温:在渗碳完成后,工件需要在炉内保温一段时间,以使渗入的碳原子充分扩散,形成均匀的渗层。保温时间通常为1小时至4小时。
 
	- 冷却:保温完成后,工件需要缓慢冷却,以减少热应力和防止开裂。冷却方式可以是炉内冷却或在保护气氛下冷却。
 
4. 后处理
	- 淬火:渗碳后的工件通常需要进行淬火处理,以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。淬火介质可以是油、水或气体,具体选择取决于工件的材质和性能要求。
 
	- 回火:淬火后的工件需要进行回火处理,以消除淬火应力,调整硬度,提高韧性。回火温度通常在150℃至300℃之间,回火时间根据工件的尺寸和要求的硬度而定。
 
三、渗碳工艺参数
1. 温度
	- 渗碳温度:通常在900℃至1000℃之间,具体温度取决于材料和工艺要求。
 
	- 保温温度:通常在渗碳温度下进行保温,以确保碳原子充分扩散。
 
	- 冷却温度:淬火温度通常在800℃至900℃之间,回火温度通常在150℃至300℃之间。
 
2. 时间
	- 渗碳时间:根据工件的尺寸和要求的渗层深度而定,一般在1小时至10小时之间。
 
	- 保温时间:通常为1小时至4小时,以确保碳原子充分扩散。
 
	- 淬火时间:通常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之间,具体时间取决于工件的尺寸和淬火介质。
 
	- 回火时间:通常在1小时至4小时之间,具体时间取决于工件的尺寸和要求的硬度。
 
3. 气氛
	- 渗碳气氛:常用的气氛包括吸热式气氛、放热式气氛和滴注式气氛。吸热式气氛通过吸热反应生成含碳气体,放热式气氛通过放热反应生成含碳气体,滴注式气氛通过滴注含碳液体生成含碳气体。
 
	- 保护气氛:在淬火和回火过程中,通常使用保护气氛(如氮气、氩气等)以防止工件表面氧化。